出国热:谈谈出国留学热的现象

今天来跟大家谈谈关于出国留学热的现象

出国留学热首先是一个文化现象,并非对中国教育的不满,而是在有了物质条件后,对教育路径的多样化选择。

就基础教育而言,我国的基础教育绝不输国外教育。


仔细分析原因,就知道这种说法站不住脚。中国有句话:砸锅卖铁都要让孩子上学。孩子的教育往往是家长的第一支出,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总希望投入更多,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这时出国留学就成为一个必然选择。

不仅是中国大陆,韩国、日本、新加坡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在经济起飞时期,都曾出现这种情况。

目前儒家文化圈国家,出国留学比例大约占同龄人员的10%,个别国家会更高,比如韩国,仅在中国与美国的留学生就高达12万人以上。

事实上,根据美国的门户开放报告,美国国际学生中,除周边国家外,其他主要生源地基本来自儒家文化圈,中国大陆、日本、韩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都位居前10,合计占比40%。

如果按此说法,日本、韩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难道也都对教育不满?

加拿大学生位居美国国际学生的第五位,难道也是对教育不满?

因此,出国留学热首先是一个文化现象,并非对中国教育的不满,而是在有了物质条件后,对教育路径的多样化选择,这就如美国有钱人会选择去最好的私立学校,英国人选择伊顿公学一样。

实际上伴随物质条件的大幅改善,中国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投入在全方位快速增长,不仅仅体现在出国留学。

有意思的是,来中国的韩国学生大约6万人,与去美国的基本相当,如按上面那种说法,中国与美国教育在韩国人眼里是差不多的。

事实上,中国基础教育的质量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很好的口碑,我们先不说PISA测试中中国学生成绩遥遥领先,仅从美国最好的大学,如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录取的中国学生来源看,绝大多数都来自普通中学的校本部,而不是国际部与国际学校。

当然,出国热以及国际学校热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客观因素:与户籍政策关联的入学政策迫使一些人在中学阶段不得不选择出国留学,或者选择就读国际学校,进而直接出国。

而这种原因,如同留守儿童一样,已经无关教育本身了,也是中国社会治理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最后,我们也要承认,在出国留学热中的确有一个基本判断:美英等西方国家的教育更能全面培养学生!。

选择自己更喜欢的,更好的,但不能反过来说其他不好,这是一个基本逻辑。更重要的是,我们家长与孩子对西方教育需要有一个清醒正确的认识,不能无限美化,误导学生与家长。

长期以来,在一些专家与舆论的误导下,一讲美国教育,就是快乐、幸福、个性、创造力,似乎轻轻松松吃喝玩乐就有创造力,就可以上名校了。

这种说法是无知而错误的,无论美国还是英国,想取得好成绩、上名校,都是非常辛苦的,在日常行为规范要求上,西方的很多精英学校则更为严苛。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