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日本留学攻略?鲁迅是怎样留学日本的 2024-08-28 10:41:56 0 0 一、鲁迅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学什么1892年,11岁的鲁迅就读于家乡绍兴的寿镜吾开设的私塾三味书屋。1898年,17岁的鲁迅离开家乡的三味书屋,进入金陵的新式学堂江南水师学堂,并改名为周树人。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铁路学堂,与陈衡恪结交,1901年毕业,颇受进化论思想影响,爱读新思想的书,尤其是翻译的小说。鲁迅与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等著名作家都为留学日本派。1902年2月,21岁的鲁迅赴日本,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2年后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1912年改制东北大学医学部)学习现代医学。他是东北大学的第一位外国留学生二、鲁迅什么时间留学日本的1892年,11岁的鲁迅就读于家乡绍兴的寿镜吾开设的私塾三味书屋。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借的8块银元,离开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这两所学校都是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而兴办的,其中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期间,鲁迅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开拓了视野。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论》,更给予鲁迅以深刻的影响。鲁迅先生在南京路学堂期间成绩优异,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公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2月,21岁的鲁迅赴日本,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2年后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1912年改制东北大学医学部)学习现代医学。鲁迅选择学习现代医学,是因为父亲的病故造成他对中医产生了严重的怀疑。他是东北大学的第一位外国留学生,也是当时仙台唯一的中国留学生。在仙台给鲁迅影响最大的是解剖学老师藤野严九郎。鲁迅在医校学习一年以后,便从学校退学。1909年,28岁的鲁迅从日本回到中国,担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杭州高级中学)生理学化学教员、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绍兴师范学校(今绍兴文理学院)校长等职务。1912年,31岁的鲁迅受蔡元培之邀,到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工作,袁世凯做大总统后,随政府搬到北京,历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1科科长、教育部佥事。1918年,37岁的周树人首次用“鲁迅”为笔名。鲁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21年发表中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1918年5月15日发表《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他的作品有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并有多部小说被先后改编成电影。其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三、鲁迅在留学日本时做了哪些事情做了为国赴身的事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鲁迅深受鼓舞,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五四运动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1918年,他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无情地揭露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此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姿态,创作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许多小说和大量杂文、随笔、评论,从而成为五四五四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02年3月,22岁的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离别祖国,到日本留学。1904年8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想用医学“救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医”,为反压迫、反侵略的斗争出力;还想以医学作为宣传新思想的工具,启发人们社会改革的信仰,达到改造国家的目的。但是,现实的教育,使他终于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重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于是1906年秋便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去东京,决定用文艺唤醒人民,使祖国富强起来。鲁迅在仙台医专学习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建立了深挚的情谊。四、鲁迅先生在日本求学的经历1902年,鲁迅来到了日本东京学习日语,后来进入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有一次,鲁迅参加医学解剖考试,取得了59分的成绩,这个分数在班上是算比较优异的。没想到同班的日本同学们怀疑是解剖专业的老师藤野严九郎提前泄题给了鲁迅,鲁迅的高分是作弊而来的。鲁迅百口莫辩,万般无奈。因为在他们眼里,当时的中国人就是“低能儿”,鲁迅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弱国子民的无奈与心酸。还有一次,正是下课后的休息时间。有人在投影仪上播放了一个短片,大家迅速起哄起来。鲁迅抬头一看,播放的正是中国人被日本人杀头示众的短片。只见一个中国人被日本人抓住,他的旁边站着一群中国百姓正在看热闹。鲁迅的心里深深遭受到了打击,他看着麻木不仁的中国百姓们,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件事情之后,鲁迅仔细想了想,此时的他认为要改变中国人并不是通过医学,而是要首先改变中国人的精神。如何一个人体格强壮,但是思想麻木不仁,又有什么用呢?而能改变人思想的方式,就是文学和艺术。想通了之后的鲁迅,放弃了在仙台的学业,并专门向老师藤野严九郎辞别。藤野严九郎表示尊重和支持鲁迅的选择,并鼓励他坚持自己的想法。于是,鲁迅弃医从文,跑去东京从事各种各样的文学活动。在东京的这些日子里,鲁迅翻译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也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五、鲁迅是怎样留学日本的1892年,11岁的鲁迅就读于家乡绍兴的寿镜吾开设的私塾三味书屋。1898年,17岁的鲁迅离开家乡的三味书屋,进入金陵的新式学堂江南水师学堂,并改名为周树人。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铁路学堂,与陈衡恪结交,1901年毕业,颇受进化论思想影响,爱读新思想的书,尤其是翻译的小说。鲁迅与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等著名作家都为留学日本派。1902年2月,21岁的鲁迅赴日本,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2年后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1912年改制东北大学医学部)学习现代医学。他是东北大学的第一位外国留学生,也是当时仙台唯一的中国留学生。六、鲁迅是怎么去日本留学的从国内外环境看,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近代史上,中国陷入了被西方列强瓜分境地,为富国强兵、救亡图存,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睁开眼睛看世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师夷长技以制夷”;2、日本明治维新后,不断学习西方,日渐强大,中国人开始到日本留学;3、由于西洋各国路途遥远,路程耗费巨大,个人难以负担,所到西洋各国留学的大都是公派留学。而留学日本则不同,日本与中国只是一海之隔,路途短暂,费用低微,且日本学习西方文化技术比中国早,一时间,到日本留学成为高潮;4、对出身寒微、不满时局、立志学习西方文化技术以救国救民的爱国知识分子,日本成为他们自费留学的首选之地;5、鲁迅当时家道衰落,生计艰难,要出国留学,只好选日本。七、鲁迅当年为什么选择去日本留学鲁迅是去日本学医的。因为鲁迅的父亲生病了,鲁迅经常奔走于药铺之间,决定为救治象他父亲的病而被误的病人的疾苦选择求医。后来,他对中国国民的缺点和病根认识越多,对自己的医学救国理想就越怀疑, 1906年,一个偶然的“幻灯片”事件,特别是那些茁壮而麻木的“看客”以及示众后的场面,对鲁迅的一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正是从那时起,鲁迅遂“弃医从文”。鲁迅到日本留学时选择医学是打算毕业后回国,救治象他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去当军医,救治伤员,支持革命。但“幻灯片”事件让他改变初衷,弃医从文,改治于改造国民个性的探索和战斗,开始文学活动。扩展资料鲁迅生前所创作的未结集出版的杂文作品死后由蔡元培、许广平等整理出版纳入第一版鲁迅全集中,然而时间仓促,难免遗珠,1948年、1952年唐弢又整理出版了《鲁迅全集补遗》、《鲁迅全集补遗续编》,这些文章后以不同分类方式纳入各种版本的鲁迅全集之中。鲁迅在他的一生中,特别是后期思想最成熟的年月里,倾注了他的大部分生命与心血于杂文创作中。他的杂文极具批判性,鲁迅曾把杂文分为“社会批判”和“文明批判”,所强调的正是杂文的“批评(批判)”内涵与功能。顺次翻开鲁迅生前出版的14本杂文集,就可以看到一部不停息地批判,论战,反击……的思想文化斗争的编年史:从《热风》开始的对封建礼教、旧传统的批判,与复古派的论争,一直延续到《且介亭杂文末编》对国民党政府的法西斯专政的抗议,对中国共产党内的“左倾”路线的反击。鲁迅杂文所显示的这种“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不屈精神,从根本上有违于中国文化与中国士大夫文化知识分子的“恕道”、“中庸”传统,集中的体现了鲁迅其人其文的反叛性、异质性。 收藏(0)